中國日報深圳12月2日電 由中國日報舉辦的第八屆“校園學報新聞獎”頒獎典禮12月1日晚在深圳舉行。
第八屆“校園學報新聞獎”頒獎典禮現(xiàn)場。(中國日報記者鄧永安 攝)
中聯(lián)辦臺務部副部長沈燕雄,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曹賽先,中國日報社編委、中國日報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深圳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宣傳處處長,香港浸會大學協(xié)理副校長楊志剛,青年廣場總干事呂施施,香港恒生大學協(xié)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等嘉賓出席,近200位來自中國內(nèi)地、香港、澳門、臺灣的師生和新聞業(yè)界人士參加。
本屆評選共有50所高校參賽,包括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等,共收到1009份作品參賽。70位來自中國內(nèi)地、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界、商界、學界及傳媒界的社會賢達和精英人士擔任評委,最終評選出84份獲獎作品。
中國日報社編委、中國日報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在致辭中表示,如今媒體和新聞從業(yè)人員面臨著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的考驗,出路在于提升自身的本領和素質,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要求的新聞工作者要增強“四力”,也就是“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中聯(lián)辦臺務部副部長沈燕雄(左一)和中國日報社編委、中國日報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右一)為學生頒獎。(中國日報記者鄧永安 攝)
頒獎期間,中國日報香港版資深財經(jīng)記者周沫分享了自己的從業(yè)心得。她指出,記者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對接者,任何一篇新聞報道都可能解決一個人、一個行業(yè)或一個群體的困難。采訪中,多方驗證、同理心、與編輯的溝通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香港浸會大學協(xié)理副校長楊志剛表示,學報作品的水平每一年都在進步,希望香港版把這個比賽變成全球性的比賽,吸引更多大學、更多世界各地的華人學生參加。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白凈表示,感謝中國日報搭建平臺給與年輕學子激勵,希望學生將來走出校園,成為社會良性的建設者。
來思達國際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兼全球資訊長顧名儀說,相比較這兩期的學報活動,有些作品確實有層次,是非常棒的。希望未來香港版吸引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整體水平更進一步。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大四學生趙家琦團隊的作品《醫(yī)患沖突:十年復診數(shù)據(jù)新聞作品系列》獲得最佳網(wǎng)頁設計組冠軍,趙佳琪認為這次得獎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堅定了他們對數(shù)據(jù)新聞這種新興新聞形式的信心。
最佳新聞報道季軍《他們的一生》的作者之一——澳門大學羅子盈說,這份作品是他們作品書集中的一個章節(jié),圍繞殘疾人展開。這次采訪給了他們新的體會,希望透過自己的報道,讓社會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The Young Reporter的主編李碧漢說:“The Young Reporter是香港歷史最長的學生雜志,今年我們獲得了十個獎項,包括最佳新聞報道、最佳經(jīng)濟新聞報道等。這些獎項不僅可以給我們的人生簡歷增添色彩,另外,通過參與校園新聞的采訪和寫作,我們可以積累更多經(jīng)驗,更可以探索不同的話題。”
曾在臺灣世新大學做交換生的澳大利亞Bethany Green說,這次匯聚了兩岸四地學生的比賽讓她十分激動,她希望未來作為一位外國通訊記者,向澳大利亞的人們介紹亞洲。這次比賽給了她來到中國、了解中國新聞業(yè)和新聞議題、認識中國記者的機會。
獲獎師生在場合影。(中國日報記者鄧永安 攝)
第八屆“校園學報新聞獎”得到了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qū)的大力支持與贊助。
本次活動特別安排師生考察了深港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夢工場,并將于12日2日帶領師生前往高新企業(yè)代表華為集團參觀。
師生在深港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夢工場合影。(中國日報記者鄧永安 攝)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陜西社促會在西安萬和城舉辦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
下一篇:郴州市北湖區(qū)第二幼兒園開展足球嘉年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