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關情思
魏新敏
臨湘市雁峰關坐落在詹橋鎮(zhèn)雁南村的團灣港與忠防鎮(zhèn)忠雁村的排形交界的地方,此地屬幕阜山余脈。雁峰關修建于清朝,據史書記載:“咸豐間為御太平軍再將此關擴建”“山頂原筑炮樓5座,毀于日寇”、“咸豐七年(1857),羅列為將功贖罪,修建雁峰關"。
雁峰關位于臨湘市詹橋鎮(zhèn)團灣港,是古時期臨湘主要通衢,也是臨湘四十八卡之一。相傳鳳凰,鴻雁二嶺,山勢巍然險峻。兩神鳥常博斗于此,常為雁勝鳳敗,為壓雁之囂張,清咸豐年間建關于鴻雁嶺,故名雁峰關,又名雁關。雁峰關海拔600米,關門為卷拱門,寬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2.3米,關卷拱門上鐫有:“雁峰關”橫額,關旁有石階147級,其北面有20級。雁峰關來于鳳凰,鴻雁二嶺之中,由關墻、關門、古道組成,雁峰關南可達岳陽平江、湖北通城,北通臨湘城關、湖北赤壁。其山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同治《臨湘縣志》載:“雁嶺,距縣九十里,兩峰屹立,山有為通衢,近筑碉堡其上”。雁峰關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上,易守難攻,為軍事要塞。201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我的故鄉(xiāng)是與湖北通城縣交界的詹橋鎮(zhèn),雁峰關距離我老屋老官坡組僅一里路之遙,小時候常去雁峰關玩耍。雁峰關為“通衢”,即為縣道、省道;歷代軍鋒所向,必經此地。
據前輩講清朝時候這里曾展開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生死之戰(zhàn)。當年李自成在四面楚歌中率余部分兩路轉戰(zhàn)藥菇山區(qū),一路拔營長安驛行軍至賀畈鯽魚洞時,與把守碉隅的清軍展開激戰(zhàn),幾乎全軍覆滅:一路由李自成親自率領途經雁峰時與鎮(zhèn)守關隘的守軍酣戰(zhàn)一日一夜,天亮時分僅帶領數十名親信將領突破重圍,化裝成農夫,由詹家橋輾轉進入通城九宮山,被當地農民誤認為綠林響馬而用鋤頭扁擔驅趕,失魂落魂逃往石門夾山靈泉寺,埋名隱姓,凈衣向佛。嘆一代闖王,英雄末路,東方已白歌未竟,壯志未酬身先死。雁峰下幸存的,不是官兵,不是百姓,而是一座蒼涼永古的雄關——雁峰關。
七夕期間,我?guī)簩O去老屋為已故的親人燒包袱,空閑之余,特地帶上兒孫一起重上久違的雁峰關。這就是闖王最后闖過的要寨——雁峰關嗎?寬闊的城門依然顯出往日的威嚴,高大的基石足見當年的雄姿。三百多年的云霧終于蒸騰了關塞的腥風血雨,然而城頭“雁峰關”幾個大字卻深深地鏤刻在這歷史的背景墻上。篆刻的歷書字鐵畫銀勾,雄關下拚殺的刀光劍影似乎歷歷在目,沖鋒的鼓角螺號依然錚錚在耳。登上城頭,不見了箭孔炮樓,不見了旌旗硝煙。但見城墻坍塌,遍地瓦礫;但聞村舍犬吠,屋檐燕鳴。石泉洞時而卷來一陣涼風,林鳥不時地撲打翅膀。崖底的濤聲穿透在峽谷中回蕩,仿如還在為那場史詩般的戰(zhàn)爭悲劇,鳴奏終曲:雁峰關使闖王步入窮途,闖王將雁峰關化為古跡。
時近中午我站在巍巍的雁峰關頂上,腳下雜亂無章,四周芳草叢生,暖暖的陽光照耀在雄關古道上,山谷得格外冷峻。墓地幾只啄木鳥從頭頂掠過,驚鴻人瞥,悲鳴不已,仿佛在訴說那個古老而凄涼故事。我的心一陣顫抖:那是你——闖王在悲訴嗎?正當我沉思其中時,又忽然想起1931年6月21日晚,紅軍攻打雞籠山,岳臨游擊隊到雁峰關、界牌山伏擊來援之敵。爾后不久,紅軍又從雁嶺、汀畈、馬港三路包圍忠防保安團,大獲全勝。1932年10月,以藥姑山為依托的紅軍獨立二師,占領忠防、桃林,殲敵一部,繳槍200余枝;其行軍作戰(zhàn),進攻或撤退時,必經雁嶺。雁峰關曾發(fā)生與日寇的激戰(zhàn)。當地人說1938年8月底的一個夜晚,數百名日軍曾夜襲雁峰關,抽煙時,煙頭火被山頂守軍發(fā)現,立即槍彈、炸彈如雨下,日軍大敗虧輸,死傷幾十人。
經過時代的變遷、戰(zhàn)火的硝煙和風雨的洗禮,雁峰關損毀嚴重。“雁峰關”三字,模糊不清。炮樓已毀。飯鋪僅存一面殘墻。關上寬不過70步,長不過180步。山地上有十來戶人家,應為過去商戶后裔。當年,詹橋人經沙團村的永清關,過雁南村的雁峰關,下忠雁,出汀畈,走大嶺口,到縣城陸城,挑一百多斤的擔子,一日往返。今天,把雁峰關列為“茶馬古道”申遺節(jié)點,順理成章。站在雁峰關上,向南眺望沙團村,但見樹木蔥蘢,氣象萬千,再回頭北望關下忠雁,感覺此地真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恢宏氣勢。 雁峰關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百年來,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戰(zhàn)火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抵御作用,如今的雁峰關殘缺不齊。我們要挖掘這個歷史文化遺產,恢復炮樓,修葺 168 級石階,與“ 6501”、“龍?zhí)逗?rdquo;、永清關、“野櫻嶺”,整體包裝,開發(fā)旅游,為振興鄉(xiāng)村的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魏新敏)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光影特色游” 品“非遺”美食 暑期文旅精彩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