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殘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觀看苗族歌舞表演。(楊仁海 攝)
10月18日,凱里市開展殘疾人文化進家庭“五個一”活動,通過走進舟溪鎮(zhèn)曼洞村青曼苗寨和國家級非遺“石橋古法造紙技藝”傳承地丹寨縣南皋鄉(xiāng)石橋村,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苗繡織錦 技藝傳承
織機踩板不時發(fā)出“噔、噔”的響聲,彩色的綜線被踏板交替牽動,逐漸織成細密繁復的圖案……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殘疾人家庭(左二)在青曼苗寨體驗苗族刺繡。(楊仁海 攝)
當天,在青曼苗寨蔓蘿印跡苗族織錦作坊,幾名殘疾人家屬在參觀苗族織錦技藝,聽說一條苗錦背帶制作要一兩年時間,都嘆為觀止。
她們在青曼苗族刺繡坊,被那些放在桌上繡滿花鳥魚蟲、奇珍異獸的繡片迷住了,三人坐下來跟一位繡娘學習。這位繡娘示范后說:“苗繡的針法很多,今天學習布貼繡。”
大家認真摹著繡片上的圖案,一針一線地繡,都得到了繡娘的肯定。
青曼苗寨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紡織、刺繡、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藝,其中,曼洞“苗族織錦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也被稱為“中國織錦刺繡之鄉(xiāng)”。
多年來,曼洞苗族織錦深受外國游客青睞;這也讓許多外國游客慕名前來青曼,只為一睹苗族織錦的神韻。
不一樣的電影 體驗民族文化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殘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體驗苗族攔門酒。(楊仁海 攝)
“送我送我花帶,送了花帶我再走……”
當天,在青曼苗寨蔓蘿印跡放影區(qū),大家靜靜坐著觀看電影《蔓蘿花》。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一名殘疾人在青曼苗寨參觀伍略先生文學館。(楊仁海 攝)
肢體殘疾人吳承敏驚詫地說:“這電影曲子歡快悅耳,很像我們苗族蘆笙舞討花帶的調子,內容跟小時候母親講述的相同,從前,清水江邊苗寨,一個牧鵝姑娘蔓蘿,與獵手阿倒約相愛的故事。”
這部電影劇本出自于青曼苗寨土生土長的伍略先生之手,根據(jù)本地苗族敘事詩素材創(chuàng)作的小說《曼朵多曼篤》,之后改編成劇本,并拍成電影《蔓蘿花》,響譽世界。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殘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觀看電影《蔓蘿花》。(楊仁海 攝)
看完電影后,大家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伍略文學館”。
伍略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苗族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被稱為“苗族一支筆”。他畢生發(fā)表和出版小說、散文等作品200多萬字,多次獲得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
匠心傳承 保護非遺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殘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觀看苗族歌舞表演。(楊仁海 攝)
丹寨縣南皋鄉(xiāng)石橋村古法造紙堪稱“活化石”,也被稱為“中國古法造紙之鄉(xiāng)”。
夕陽西下,走進深山一間作坊參觀發(fā)現(xiàn),屋里掛的 “花草紙”“紙球燈”“皮紙衣帶……”裝飾精美,實用,極具文化內涵和韻味。
肢體殘疾人何明祥走近細看,問:“這都是紙做的?”
“是的,像紙球燈表面涂一層熒光粉,夜里自然發(fā)出彩光,挺美。” 其古法造紙傳承人解釋。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一名導游在青曼苗寨(左一)向殘疾人家庭講解苗族織錦。(楊仁海 攝)
怎么造紙的,用什么原材料?
構皮麻,古法手工造紙原材料,無論是白皮紙還是彩色皮紙,都將歷經(jīng)水漚、漿灰、煮料、漂洗、選料、碓料、打槽、抄紙、曬紙等10多道工序,現(xiàn)在生產(chǎn)品種有迎春構皮苗紙、書畫紙、白皮紙和特種工藝紙等。
2023年10月18日,貴州省丹寨縣南皋村,殘疾人家庭在石橋村古法造紙作坊參觀和體驗。(楊仁海 攝)
“我們一直沿襲唐代造紙工藝,因制作技藝古老,又是純手工操作,所以知名度很高,大家在石橋村可以學習和體驗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傳承人楊樺表示,石橋村這些年不到10家做手工造紙了,雖然石橋古法造紙發(fā)展舉步維艱,但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保護好傳承好非遺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參觀體驗后,肢體殘疾人董明高興地說:“今天這個活動特別好,讓我們有機會到青曼苗寨和丹寨石橋村來轉轉,感受和體驗國家級非遺‘曼洞苗族織錦技藝’和‘石橋古法造紙技藝’,既長了見識,也增進了友誼。”(通訊員 楊仁海)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陜西:以文化賦能高質量發(fā)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