蒞臨豬拱箐已是第三次了,俗話說“事不過三”,再不爬海拔2376.6米的苗營大山主峰,去感受領(lǐng)略一下當年陶元帥指揮千軍萬馬指揮所的風采和魅力,那是實在說不過去了?那就等于自己沒到過豬拱箐來?
更何況,這次籌辦活動的大山村熱心村民周禮群說了:一會兒,村民們還準備了很多自家種出的地方特產(chǎn)——燒洋芋和蕎粑粑,至少登上山頂?shù)拿咳四艹陨弦粋€。
就沖著上面有自己喜歡吃的燒洋芋和蕎粑粑,不說別的,無論有多高、有多難、有多艱險……這苗營大山主峰也得爬了。
特別有意思的是,大暑已過,時值悶熱的伏天,頭天還熱的夠嗆,這7月28日,早上居然就下起雨來,在苗營大山上,感覺這天氣不熱反冷,登著山正好適合,對豬拱箐頗有研究并情有獨鐘的80歲老人吳維應老師確定的這個日子實在太好。
157年前異常熱鬧、銷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苗營大山,因為1860-1867年的苗民陶新春、陶三春兄弟起義,人數(shù)多達十萬人,從赫章韭菜坪轉(zhuǎn)戰(zhàn)這里堅持斗爭八年之久,留下了豬拱箐苗民起義輝煌的一頁。
如今,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已成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條盤山水泥公路也已將青場鎮(zhèn)街上與大山村和上寨村連接,公路最近處距離苗營大山主峰不足兩公里。
爬山的路只能算羊腸小道,而且筆陡得出奇,上了年紀的老人是走不了的,所以這次參加活動的83歲老專員吳學香和80歲的吳維應老師不能上去,這給這次爬山活動留下了些許遺憾。
為能讓參會人員更方便行走,增加行程力量,有心的村民提前兩個月就請放牛的孩童把路面的雜草和灌木叢用刀砍開,讓路面顯寬一些。同時,沿著上到主峰的山路,村民們還插上了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爬山路上,在沿著山頭的滿目綠蔭之間,紅旗飄飄的情景不時進入眼簾,這成了今日苗營大山一道靚麗的風景。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站站息息,息息站站,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記不清停頓多少次后,終于登上了苗營大山海拔2376.6米主峰,當年陶元帥的指揮所所在地。
在苗營大山的主峰,此行先到的人們已下到半途,呼呼的山風給人帶來些許涼意,這里面積約十來平方,灌木和雜草叢生,當年的指揮所已經(jīng)煙消云散,蹤跡全無……
不知什么緣故,身處此境,耳朵里總傳來“嗡嗡……”的聲音,臉上身上不時有蚊蟲和蜜蜂飛來。一位隨行的村民介紹:天氣晴朗的時候,站這里看得清畢節(jié)著名景點靈峰寺頂峰。
苗營大山位于貴州省畢節(jié)市青場鎮(zhèn),是清末黔西北苗民起義的根據(jù)地之一,在貴州乃至中國歷史上擁有響當當?shù)拿帧?/span>
豬拱箐遺址覆蓋了八座大山,縱橫數(shù)十里,有“八山環(huán)拱”之稱,最高峰海拔2376.6米,是滇黔兩省交界處的一個相對高峰。這里地勢險要,三面峭巖絕壁,僅北面稍緩,游客可以由青松梁子登上山頂。
聚集山頂?shù)娜肆髟絹碓蕉啵竺娴娜藗冴懤m(xù)跟上來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再好,也輪到了我們下山的時候,抓緊拍了幾張照片后,我們開始下山。
還好,下山不用走回頭路,而是直接就從另一邊順山而下。
叫人高興的是,圍著山頭繞上半圈,才下到半山腰一個稍微平坦一點的地方,迎面而來的,就是香噴噴的火燒洋芋和鍋里熱騰騰的蕎粑粑,提前抵達的人們已經(jīng)在這里大吃起來了。
豬拱箐的村民們是特別好客的,他(她)們這里海拔較高,砂質(zhì)土壤,盛產(chǎn)白茶、蕎子和洋芋。沒有客氣,我拿起熱火火的蕎粑粑,就接連啃了兩個;洋芋,更是吹吹灰,用手簡單剝皮就干了五個。
豬拱箐的洋芋,非常的好吃,它不是普通的洋芋,而是地道的有名的米拉洋芋,這種洋芋個頭不大,洋芋味十足,吃起來很香。
蕎麥,更是豬拱箐的一大特產(chǎn),這次村民們非常細心,他(她)們準備的蕎粑粑,有兩種:一種是放糖加蘇麻的蕎粑粑,供普通的游人享用;另外一種是放鹽加蘇麻的蕎粑粑,供像我一樣的不能吃糖的糖尿病友享用。(本報記者 劉延平 攝影報道)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早安,三分知天下,一切美好生活從早讀開始!
下一篇:最后一頁